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kj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219-201807-138523 主题分类: 2018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 2018-06-29 18:48
名 称: 关于对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509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关键字:

关于对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50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8-06-29 18:48
字号:[ ]

张静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措施和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 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2017年,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诉调衔接机制,完善联合打击整治经济犯罪工作机制,联合司法、工商等部门发布《关于充分运用公证方式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事宜的通知》,不断强化专利行政保护工作。全年共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 93 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4件,联合相关部门检查大型商场、超市、药店、批发站等86家,检查商品8千余件,有效地保护了权利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7年,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善商标专用权保护政企联动机制,以保护高知名度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为重点,组织开展“扶优保品牌”、“溯源”等专项行动,共查办商标侵权及假冒案件72 件,罚没款81.2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商标侵权及假冒商标行为。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商标监管、商标投诉受理和处理工作,推行商标授权经营和备案公示制度,在大型市场、园区、专业协会等场所建立品牌指导站和维权服务站,有效推动了全市商标保护工作。

2017年,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坚持完善领导体制和健全工作机制相结合、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网下收缴和网上净化相结合,开展“剑网”、“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7万余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店档摊点8万余家(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5万余家(次),取缔出版物店档摊点418个,取缔印刷复制企业174家,端掉非法出版物销售、仓储黑窝点3个,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5.9万册(片、盒),封堵删除大量网上有害信息。

2017年,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将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打击侵权假冒的工作重点,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行为,有效保护了地方名特产品。

2017年,昆明市林业局成立市、县两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合执法机构,集中开展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杜绝了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的行为。通过建立侵权举报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县(区)全面检查,市级重点抽查”和“宣传教育为主,立案查处为辅”工作机制,规范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秩序。

2017年,昆明市农业局以抓源头为核心,以市场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重点产品、市场和地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和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违法行为。全年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近9千人(次),检查企业8千余家(次),整顿农资市场2千家(次),受理农资举报案件132件,立案查处46件,查获假劣农资11.03万公斤。在春季种子市场抽查和夏季种子生产基地检查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专项行动中,抽查种子企业(经销户)26家,种子样品37个,代表种子数量7.55万公斤。

2017年,昆明海关以“清风行动”为抓手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关区与海关总署同步开展中美海关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和“龙腾”、“云油利剑”、“金叶风暴”等专项行动,共查获知识产权案件85起,查获侵权货物13.37万件、案值597万余元,为93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同时,查获知识产权案件的所属海关进一步增加,畹町、沧源海关首次查获知识产权案件。

2017年,昆明市公安局以整治民生领域的制假售假犯罪为重点,成功侦破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捣毁一批制假网络和窝点,破获各类侵权假冒案件1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7人,捣毁制假窝点12个,缴获假冒伪劣商品2.8万件,涉案总价值3496万元开展食品药品及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2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6万余人(次),检查“四品一械”10万余家(次),受理查处“四品一械”及假农资违法案件315件,沉重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的嚣张气焰。

2017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保护与打击违法侵权并重,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335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04件,及时化解了相关纠纷,既有效地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让非法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当事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 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1.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普及不够、保护意识比较薄弱;2.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尚待完善;3.知识产权保护的体制性障碍突出;4.知识产权犯罪惩戒制度尚不健全,保护知识产权执法难”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难问题,市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举措,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 知识产权宣传成效显著。

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机关、进网络、进校园和“知识产权大讲堂”活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进驻“2017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会场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咨询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昆明市每年向社会发布《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状况》白皮书,组织开展“4.26宣传周”启动仪式等活动增进了公众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了解,提升了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昆明市知识产权局、昆明市教育局等部门深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联合印发《昆明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实施意见》,启动“昆明知识产权蒲公英行动”,全面展开普及中小学生知识产权知识工作。目前,全市已拥有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所、昆明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25所、试点学校189所,10万余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知识产权教育,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

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将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积极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等多种媒体,推进商标品牌宣传的常态化,营造重视商标注册、自觉保护商标的良好氛围,将商标品牌宣传与消费维权宣传相结合,持续开展消费教育“五进”活动,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商标保护意识。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深入推进版权宣传进社区、进乡镇工作,在图书馆、图书零售店等文化场所粘贴版权保护宣传画,结合“春秋十讲”、“书香昆明”等活动开展版权保护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版权保护公益广告片,组织开展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音乐的未来”论坛及颁奖典礼,举办各类文化音乐会展活动,开展“打击盗版,弘扬正版”万人现场签名活动等,广泛传播版权文化。

昆明市林业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苗工作政策和取得的成效,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普及识假辨假知识,鼓励诚信守法,教育和引导公众抵制假劣产品,提高了种苗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识。

昆明市农业局将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服务、科技“三下乡”、农村实用技术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等活动相结合,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0余万份,提高了经营户和农户的法律意识。

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通过多种媒体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及生态原产地保护宣传,积极组织鼓励企业参与展会等,增进了社会各界对地理标志产品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认识和了解。

昆明海关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通过《云南日报》等媒体对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联合举办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加,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了解。

昆明市公安局将宣传教育与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同筹划、同部署、同推进,努力营造抵制假冒伪劣、保护创新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紧扣“1.10”、“3.15”、“5.15”等宣传节点,依托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打假防假”常识和制假贩假的社会危害及法律后果。开展法律宣传进社区活动,将“打假”宣传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企业,全力营造全民参与打假的良好社会氛围。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大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力度,推行重大案件报道制度,开展“阳光司法”、“网络直播”等形式的知识产权案件公开审理,组织知识产权案件庭审旁听观摩,向社会公布《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至2016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知识产权法律的认识和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了解,扩大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2. 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昆明市知识产权局制定实施了《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正在编写《昆明市知识产权发展规划(2018-2020)》。昆明市知识产权和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诉调衔接机制,完善联合打击整治经济犯罪工作机制,联合司法、工商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充分运用公证方式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事宜的通知》,不断强化了专利行政执法工作。

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深入贯彻《昆明市贯彻落实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工作的意见》精神,持续实施“增标、升标、扶标、护标”工程,加强品牌保护和商标代理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体、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商标发展格局,有效发挥了商标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昆明市农业局进一步加强种子管理工作,推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宣传和教育相结合、教育和服务相结合、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管理工作新模式,强化对种子市场的服务与监管,积极引导农资经营企业推行质量追溯承诺制,营造了良好的农资、种子经销和使用环境。

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纳入质量强市政府考核指标,加强与县(区)局的深度沟通,积极挖掘培育申报地理标志,深入开展地理标志及生态原产地产品的项目储备申报工作。

昆明海关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基础管理,建立侵权案件统计台帐,加强对关区知识产权案件的督办,及时向海关总署上报案值和影响较大的案件,公开行政知识产权案件处罚信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有效地促进了进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

昆明市公安局建立侵权假冒线索收集分析研判制度,完善经侦、网安、治安等多部门联络机制,加强日常网上巡查、上网场所管理、IDC机房日常管理,推动经侦基础工作向派出所延伸,进一步扩大了公安机关打假覆盖面。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司法体制改革,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案件“三合一审判”,开展以公正司法为核心的“五个司法”活动,严把案件证据关、认定事实关、法律适用关,充分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和人民陪审员的监督作用,加大对已结案件的审判监督管理和质量评查,大大提升了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公信力。

3、 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体制逐步完善

昆明市加强知识产权统筹协调。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产业、经济等政策的衔接,将知识产权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激活创新主体、建设创新载体、促进知识成果转化、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支持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的知识产权协同与合作。

昆明市强化政府决策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建立重大科技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机制,加大项目评审和政府决策中的知识产权大数据利用力度,规避重大项目立项和重要决策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推行知识产权清单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清单和高价值专利、高知名度商标、高影响力版权等培育清单,有效降低决策风险,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

昆明市加强县域和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结合昆明辖区区县特点和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打造和培育知识产权强区(县),构建以知识产权强区(县)为引领、以其它区(县)为支撑的大昆明知识产权空间格局。加强对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分类指导,强化重点园区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加快培育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新优势,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护航创新创业的工作格局,形成知识产权强市发展新态势。

4. 昆明市知识产权犯罪惩戒制度逐步健全

昆明市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监管。加大政府、行业协会对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知识产权服务引导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支持发展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联盟,鼓励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商标协会、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信用管理制度,规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经营行为。

昆明市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制定实施昆明市知识产权人才培育计划,选拔培养一批昆明市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实务人才。选派优秀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到国外交流、访问和学习,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人才。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引进高端知识产权人才,构筑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力度,通过联合共建等模式,依托在昆高等院校组建“昆明市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打造知识产权发展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开展系统化知识产权培训教育工作,培养大批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昆明市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加大“面向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服务(昆明)中心”建设力度,为出口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获取和维权等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加强与海外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举办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扩大昆明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知识产权影响力。发挥知识产权在“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国际会展中的作用,探索国际经贸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先进专利技术和精品版权作品等的跨境转移,支持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昆明市建立知识产权海外预警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涉外政策研究,依托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行业协会,深入学习了解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则,开展南亚东南亚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环境和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研究,编制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南,指导外向型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占领海外市场、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二)关于“加大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做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的建议

1、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 强化行政保护,完善司法保护、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格局,构建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结合建设“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围绕服务昆明旅游文化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物遗传资源等特殊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促进制度,加快形成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规章体系。

2、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深入贯彻落实《昆明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创新领域、侵权高发地和制造业集中地,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强化对专业市场、展会、大型商品市场和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监管和行政执法,开展重大会展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流通环节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深化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重点商业集中街区和专业市场开展“正版正货”承诺活动,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自我管理和约束。推进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提高民众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度。

3、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深化专利民事纠纷司法审判与行政调处的衔接,进一步完善“诉调衔接机制”,改革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完善“三合一”审判制度,提高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审判效率。建立知识产权专家陪审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人民陪审员制度,研究探索技术调查官、专家诉讼辅助人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检测机构等获取司法鉴定资质、开展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工作,辅助法官解决知识产权审判中的技术问题,提高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水平。

4、 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

开展“中国(云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软实力建设,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完善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机制,加强维权援助人才队伍建设和案例研究,整合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和人才资源,提高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的布局,扩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覆盖区域,进一步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县)、知识产权集聚区和企业密集区设立维权援助分中心或工作站,形成更加完善的维权援助体系,为权利人提供更加便利的维权通道。

5、 提升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能力。

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防控,建立昆明主要贸易伙伴地、对外投资目的地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研究和预警机制,构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服务能力的专业机构。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

6、 建设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将假冒专利、假冒商标、侵权盗版等信息纳入相关信用征信系统。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市场监管。探索知识产权信用制度运用,在政府采购、项目资助、荣誉评审和人才评价等方面,参考知识产权信用记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市将借鉴先进发达地区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政策和新措施。

衷心感谢您对昆明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纳您的有关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我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创新发展。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王利会 63162613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2018年6月27日


版权所有: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昆明市公安局备案:5301000056 网站地图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5楼 邮政编码:650500 电话:0871-63135842 传真:0871-63135842
主办单位: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行政执法投诉举报信息 受理处室: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 电话:63134628 邮箱:zzcfgc63134628@163.com 网站标识:5301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