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kj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219-202009-277406 主题分类: 2020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 2020-08-31 19:06
名 称: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134315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134315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08-31 19:06
字号:[ ]

公党昆明市委:

贵委提出的市政协第134315号提案《关于打造生物多样性科研产业基地助力中国健康之城建设的建议》交由我局办理,经我局汇同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等协办单位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昆明市积极发挥生物多样性科研优势,为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深度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人才引进奖励机制。

一、 针对打造生物多样性科研产业基地助力中国健康之城建设开展的工作

一是建立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造中心,建成以郝小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实现人才、资源、数据整合,我市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中心结合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加大生物基因组、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实现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动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是以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为抓手,紧盯全国两院院士和高端人才。由昆明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的《云南(昆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办法(试行)》已经于2020年6月正式对外发布,7月底将组织申报认定。以朱有勇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以郝小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中心已挂牌。

三是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细胞技术、工业大麻关键技术研发等先进技术为目标。202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昆明市科技局已经顺利完成了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在滇中新区的落地工作。

二、 下一步工作

结合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医药资源综合利用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好昆明市生物科研链优势,助力建设中国健康之城。

一是建立市级对外科技合作基地。2020年上半年,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依托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的企业、大学或科研院所,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企业(机构)通过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共同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和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有关企业(机构)建立了畅通的合作机制,《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已经于2020年6月正式发布实施,7月底公开向社会征集对外科技合作基地项目,积极鼓励生物多样性科研产业对外合作基地建设任务,加快国际化步伐。

二是汇聚全球优秀科技成果,加快提升生物多样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20年上半年,围绕“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的服务功能和使用便利性。加强和“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的融合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生物多样性科研产业科技辐射中心的建设,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移平台,提升我市生物多样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三是实现昆明市域内14个县市区的县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已全覆盖。其中,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科研机构较为集中的有盘龙区、五华区;资源较为集中的有晋宁、嵩明、禄劝、寻甸、宜良等县区。重点发展以支持大健康生物多样性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技术转移工作,通过各个县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的建设发展,从科技研发、产业发展两方面共同支撑生物多样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发展。另外,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也建立了17个,其中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昆明植物所、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大、云南农科院构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均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开展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再次感谢您委对昆明市建设中国健康之城和生物多样性科研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敏 0871-63135478)


版权所有: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昆明市公安局备案:5301000056 网站地图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5楼 邮政编码:650500 电话:0871-63135842 传真:0871-63135842
主办单位: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行政执法投诉举报信息 受理处室: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 电话:63134628 邮箱:zzcfgc63134628@163.com 网站标识:5301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