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134397号提案答复的函
孙强明委员:
您提出的市政协第134397号提案《关于大力促进生物制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交由我局办理,经我局汇同市工信局、市卫健委等协办单位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昆明市生物制品主要产业布局在高新区和空港经济区,细胞药物、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等领域尚处于产业布局起步阶段,疫苗产业则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具备坚实基础,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培育的重点方向。
一、 大力促进生物制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开展的工作
一是以建立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积极推进我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发挥我市资源丰富、研发链条完整的优势,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医药企业为带动,打造以科技研发为主的科创中心;借助国家、省市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团队等技术研发平台,整合我市技术研发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人才、数据共享。
二是以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为重点,紧盯全国两院院士和高端人才,以郝小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成立。2020年6月正式对外发布《云南(昆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办法(试行)的通知》,引进高技能人才。您提出昆明市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企业相对较少,人才相对匮乏,确实反映了昆明的实际情况。据初步统计,在已确认的940名第1—17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中,生物医药类(不含医疗卫生类)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仅88人,占9.4%;从第1—17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涌现出24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生物医药类4人,占16.7%。在首批春城计划评审中,评出春城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名,正好是生物医药类人才。
关于给予人才“以长期稳定的项目资金支持,并定期进行绩效考评”的意见很好,我们将认真研究考虑。目前来讲,对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支持,有3个比较稳定的途径,第一、《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培养考核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规定在培养期内通过年度考核的予以培养津贴支持(年度考核结果为“实现培养计划目标”的,给予带头人3万元、后备人选1万元的培养津贴;考核结果为“基本实现培养计划目标”的,给予带头人1万元、后备人选5千元的培养津贴;考核结果为“未实现培养计划目标”的,不给予培养津贴),期满综合考核优秀并评审为“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的,还一次性给予5万元工作津贴;第二、科技成果转化经费资助,即《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培养考核实施细则》(昆科规〔2019〕2号)规定: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科技成果在昆明地区转化,按照其成果转化形成的产品销售收入的1%给予经费资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第三、每年均可向市科技局申报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支持。具体根据《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昆财教〔2019〕9号)和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进行。
对春城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的支持,《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五个文件的通知》(昆办发〔2018〕23号)及《昆明市科技局关于印发〈“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春城高层次人才”专项实施细则(试行)〉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昆科发〔2019〕65号)等政府文件中已对其高层次人才特殊生活补贴(每人每年5万元)、专项培养经费(1000万元,分五年拨付)、项目经费支持均进行了明确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长期稳定的项目资金支持。
在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无论是对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还是对春城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我们均建立了年度和培养期满综合考核制度。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生物医药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切实为昆明市生物制品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细胞技术、工业大麻关键技术研发等先进技术为目标,202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布置,已顺利完成了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在滇中新区的落地工作。按照昆明大健康产业及细胞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昆明细胞产业发展将重点支持6中心的建设(检定检验中心、安全评价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制备中心、存储中心、大数据中心),并已初步确定了在度假区大渔片区建立细胞产业园的规划。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的大健康产业平台,完成细胞临床研究中心筹建工作,积极协调昆明市延安医院落实细胞临床研究中心相关配套工作,初步拟定细胞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方案,确保细胞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二、 下一步工作
结合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医药资源综合利用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省市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以及生物制品产业的重大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公共平台建设项目,同时对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国医科院生物所、云南沃森等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有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建立市级对外科技合作基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桥头堡区位优势。2020年上半年,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依托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的企业、大学以及科研院所,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企业机构通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合作,共同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基地建设。2020年6月,我局已正式发布实施《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7月底公开向社会征集对外科技合作基地项目,积极鼓励生物制品健康产业对外合作基地建设任务,加快国际化步伐。
三是汇聚全球化优秀科技成果,提升生物制品产业知识产权水平。2020年,围绕“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的服务功能和使用便利性。为推动生物制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发挥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东盟科创中心的积极作用,提升我市生物制品产业知识产权水平。
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调研,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的经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及激励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五个文件的通知》(昆办发〔2018〕23号)及《昆明市科技局关于印发〈“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春城高层次人才”专项实施细则(试行)〉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昆科发〔2019〕65号)等文件通知,对高层次人才给予特殊生活补贴、专项培养经费,并建立高层次人才年度和培养期满综合考核制度,保障高层次人才在昆长期稳定,更加注重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人才的引进和本土培养,切实为昆明市生物制品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感谢您对昆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敏 0871-6313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