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kj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219-202009-277414 主题分类: 2020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 2020-08-31 19:14
名 称: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134105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13410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08-31 19:14
字号:[ ]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

首先感谢一直以来对科技工作的支持,收到你委提的“第134105号提案”《关于创新推进昆明众创空间发展路径的建议》,我局会同市人社、财政、金融、工信等部门共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答复如下:

昆明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通过加大昆明市众创空间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鼓励创业、研发投入、孵化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支持、引导人才集聚、发展创新创意产业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政策配套,完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众创空间建设的创业创新环境。截止2019年,昆明市辖区拥有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179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7家,省级级众创空间77家,市级众创空间135家。

虽然全市众创空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正如你委指出的众创空间仍然处在管理机制不完善、扶持方式单一、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模式定位不清、服务中低端、盈利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脆弱等问题。针对全市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的这些薄弱环节,昆明市通过大力建设“双创”孵化服务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创业服务质量,探索“双创”模式、打造“双创”品牌、激发“双创”活力,全市众创空间的创业创新政策逐步完善,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逐年增长,创业创新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一、 政策体系方面

针对你委提出的完善全市政策体系方面的建议。我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措施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在运营管理、空间补助、“双创”大赛和降低创业成本等方面政策措施,先后分别制定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2017—2030年)》和《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和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在众创空间建设、孵化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方面,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

1. 建立众创空间发展专项补助资金。2017—2019年,累计对1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奖补昆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360万元,对24个省级众创空间奖补昆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360万元,累计奖补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昆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720万元。

2. 鼓励开展“双创”大赛等活动,提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引导昆明市中小企业积极参加双创大赛,2016年—2019年昆明市共计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企业优秀奖及以上32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一等奖53项,二等奖71项,掀起了中小企业踊跃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新高潮。

3. 降低创新创业成本。2016年以来,昆明正式推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券”,支持小微企业购买企业培训、创业辅导、法律维权、信用评价等多项精准服务。截至目前,向全市中小微企业累计发放6924.25万元服务券,兑付5686.4万元。通过发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券”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对创新创业服务的支付能力。

4. 提升众创空间运营服务能力。截止2019年,众创空间服务人员达3051人,服务的创业团队5727家(其中常驻创业团队数量2735家),累计服务的创业团队9474家,入驻小微企业户数4553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23家),共计减免企业空间使用费7733万元,利用闲置厂房面积140291平方米,举办创新创业活动1861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2266次,创业导师人员2786人,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团队和企业1627家,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202次,众创空间帮助服务对象享受财政政策518项,享受财政资金支持额4397万元。

5. 持续改善投融资服务环境。2018年获得投融资的团队及企业227家,截止2019年,众创空间内累计获得投融资的团队及企业492家,团队及企业年获得投资总额128746万元,其中社会投资116860万元,众创空间自身投资10316万元,服务的团队及企业累计获得投资总额260094万元。

6. 创业团队和企业情况。众创空间内创业团队和企业吸纳就业人员76645人(其中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30070人),常驻企业和团队拥有的有效知识产权3488件,其中发明专利365件。

7. 取得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各级众创空间通过自行投资实施转化 、向他人转让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多种方式开展成果转化实施。累计购买国内外技术经费4758万元,全部技术收入达15570万元,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16669万元,进一步提升全市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

二、 体制机制方面

针对你委提出的完善全市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议。为进一步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我市科技众创空间合理布局,2019年我市重新修订并发布了《昆明市科技众创空间认定服务管理办法》和《昆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服务管理办法》。

1. 进一步明确了科技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定义,并对认定条件和要求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2. 结合全市产业布局,鼓励我市具有创新源头、资源共享基础好、水平高、产业整合能力强、孵化服务质量高的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专业类科技众创空间,引导科技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推进专业化科技众创空间建设。

3. 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已认定的各级科技众创空间实行建设期考核与动态管理,对建设期内建设任务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开展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提出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昆明市科技众创空间称号。

三、 金融服务体系方面

针对你委提出的构建全市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议。昆明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通过设立投资基金、构建“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等方式切实帮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昆明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设立政府投资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子基金的方式不断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度。组建首期2亿元的创业创新发展基金,由中央专项资金投入1亿元,撬动昆明产投公司出资1亿元,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手段,重点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中小企业项目,2018年,双创基金与昆明捷利数码喷画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额为600万元的股权投资协议;与云南炬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额为1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协议。同时,创业创新发展基金下设2支子基金,其中,参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的云南红土基金,协议出资额达到4700万元。截至2019年,创业创新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对相关双创类项目的直接投资累计完成2800万元,意向出资金额5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08亿元。

2. 在分批推出融资需求的基础上,市政府先后与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华夏银行昆明分行、民生银行昆明分行、广发银行昆明分行举行专项融资对接工作会议并先后建立工作机制,目前明确2020年内由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云南省分行、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分别给予昆明市各类项目不少于600亿元、200亿元和800亿元的融资支持。通过推进落实以上工作机制,帮助全市中小企业获得更加便利的融资支持为目标和牵引,加大服务金融机构和企业、协调项目融资工作力度。

四、 创业服务体系方面

针对你委提出的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议。昆明市十分重视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作为创业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成功孵化中小微初创企业的重要平台,也是政府做好创业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

1. 科技服务机构。为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围绕补齐创新短板,结合“188”重点产业发展,2016年昆明市科技局制定出台了 “昆明市重点科技服务机构认定办法”和“引进域外业内知名科技服务机构认定办法”。2019年,昆明市在库科技服务机构共808家,(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机构39家,占6.6%;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128家,占21.8%;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机构54家,占9.2%;科技信息服务174家,占29.6%;科技金融服务12家,占2%;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24家,占4%;综合科技服务156家,占26.6%),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达56298.17人,科技服务业营业总收入为456.17亿元,同比增长10.2%。

2. 昆明市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2020年,昆明市科技局对标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科创管理标准,正在建设“昆明市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1)该平台将进一步综合评估昆明市科技社会服务体系,通过打通科技-社会信息化系统数据壁垒,打造集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为一体,实现数据流通、共建共享。同时,逐步与省科技厅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对接,与政务、工信、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互联互通,促进业务流程公开、便捷、高效,用整合升级的一体化服务加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科创营商环境。

(2)该平台中将针对全市科技众创空间开发“昆明市科技众创空间管理服务子平台”,建立统一的科技众创空间服务互联网信息窗口,发布权威的政策信息资讯,集中展示全市科技众创空间发展情况和所有服务资源,建立在线服务窗口;加强创新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活动的组织,以及众创空间与企业、团队和个人的互动。

3. 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工作力度。通过着力打造“春城创业讲堂”、“春城创业论坛”、“春城创业荟”等具有昆明特色的“春城创服”品牌活动,鼓励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目前,“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4届,累计2928个项目参赛,136个项目荣获“春城创业奖”。为全市广大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搭建了对接资源、提升价值、促进成长、展现风采的平台,为全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创业创新生态进行有益的尝试,在全市营造了良好创业创新氛围。

五、 创业培育体系建设方面

针对你委提出的加快创业培育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近年来,通过整合全市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创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各类创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加快全市创业培育体系建设。

1. 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2020年,为充分释放各创新要素潜能,推动科技成果在昆转移转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结合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我市将在“昆明—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昆明—科研院所发展战略联盟”的基础上,成立“昆明市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建立长效机制,将联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联盟成员单位开展技术交流、成果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一张网”格局。

2. 成立创业创新学院。为更好地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打造创业创新共享交流平台,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学院、云大启迪商学院和云大滇池学院建立了“昆明创业创新学院”,全面开展了非学历性质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组织驻昆高校、全市创业园区、创业服务机构和企业共160余家单位,成立“昆明市创业创新联盟”,定期开展“双创”活动,搭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的平台。通过建立“昆明创业创新学院”,成立“昆明市创业创新联盟”,全面集聚全市各类创业创新要素,把创业者、投资者和各类创业服务机构联系起来,在创意、人才、资源等方面互联互通,为创业者及投资者快速、准确地提供各种创业创新服务。

3. 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就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2011年,在全市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园区都成功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率先在全省实现创业园县区全覆盖。2015年,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实施,率先在全省摸索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同时,积极推进创建全国创业孵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园区、省级园区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23个、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80个,其中,“全国创业孵化服务示范基地”2家,银河科技园、昆明妇女创业示范中心等47个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创业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六、 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双创”政策体系,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制定完善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众创平台建设、转型升级发展现有各类众创平台的扶持政策措施。加强政校、政企合作,积极推进 “双创”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依托全市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功能区,结合各地产业发展规划,找准各个创业园区开发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力争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度高、协同性好、辐射力强且品牌效应显著,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创业创新产业集聚区。继续推进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和省级创业平台建设,2020年,认定市级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不少于5个,认定优秀创业示范园区10个,推荐省级创业园区升级计划和社会投资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不少5个。

(二)进一步规范“双创”平台管理,加大创业创新政策宣传。继续抓好《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昆明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创新平台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类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基地)运营管理机制,提升创业孵化平台(基地)服务水平,促进平台规范有序发展,逐步完善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服务。充分利用全市各种媒体,宣传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情况,积极推荐和组织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者入园创业。继续做好创业孵化平台运行情况统计工作,强化督促园区运营机构做好创业孵化服务工作,积极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等措施,加大对园区创业者的扶持力度,促进园区发展,发挥好创业孵化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改善全市创业创新的环境。

(三)进一步强化“双创”资源整合,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昆明市创业创新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创业创新资源对接和政策兑现,积极利用“昆明双创学院”资源优势,加大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继续扩大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2020年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九期项目,计划扶持大学生及小微企业创业项目200个。继续以市政府名义举办第五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持续打造“春城创业讲堂”、“春城创业荟”、“春城创业论坛”等“双创”活动品牌,强化品牌效应,进一步优化全市创业创新环境,努力营造我市创业创新社会氛围。

感谢你委对我市“双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热忱欢迎你委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为“双创”工作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赵华 63134627)


版权所有: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昆明市公安局备案:5301000056 网站地图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5楼 邮政编码:650500 电话:0871-63135842 传真:0871-63135842
主办单位: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行政执法投诉举报信息 受理处室: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 电话:63134628 邮箱:zzcfgc63134628@163.com 网站标识:5301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