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昆明市第十四届人大 五次会议第145192号建议答复的函
袁锐波代表:
首先感谢一直以来对科技工作的支持,收到您所提的“第145192号提案”《关于优化“双创”机制促进昆明市经济增长的建议》,我局会同市发改、人社、工信等部门共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答复如下: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创”工作,把“双创”工作作为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市政府常务会明确指出:昆明必须在双创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做出示范、当好表率,在全国做出具有云南特色的品牌。
一、 探索出“三个结合”特色双创经验
昆明在推进双创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结合”的可推广经验,即将双创示范工作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一)“双创”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相结合
昆明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云南要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指示,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推进双创工作的国际化发展。在“走出去”方面,昆明市大力支持企业重点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展技术转移、项目孵化、服务输出、人才引进等。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逐渐成为昆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园内企业云南皇威传媒累计面向南亚东南亚翻译电视连续剧近100部、超过3000集,并在老挝、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设立录音分支机构。在“引进来”方面,昆明市以重点园区为平台积极吸引南亚东南亚的人才、企业和项目在昆发展。呈贡信息产业园的云上小镇打造“云上云”国际双创特色街区,以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为主线,吸引了众多南亚东南亚留学生、企业家入驻街区创业。在开展跨境创新服务方面,昆明市先后成立了“东南亚南亚跨境人才服务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等平台,形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技服务高地。
(二)“双创”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
昆明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条件及“188”重点产业优势,以特色产业双创平台为依托,将双创工作与高原农业、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相结合,为特色产业发展贡献企业活力。在高原农业方面,嵩明县建设了花卉示范园等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为农户创业提供电商营销、现代物流等服务,引导花卉、蔬菜种植、研发、销售向现代观光体验农业转型。在生物医药方面,支持企业利用昆明丰富的动物与生物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搭建了以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双创平台,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创业咨询、科技金融、培训及产学研合作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在文化创意方面,利用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了以昆明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承载文化创意领域的创业创新,打造西部文创产业崛起的样本。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深入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芯、光”电子信息制造业,推动云上小镇建设,截至目前,小镇目前在孵企业500多家,累计服务企业700多家。
(三)“双创”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昆明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将创新创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一村一品、创业就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育等举措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助力农村脱贫。一是健全“技能+创业培训”制度,围绕“一村一品”在农村开展创业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村民掌握创业就业技能,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的观念。二是大力建设“星创天地”,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创新供给和产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案例进行创业服务补贴。四是积极探索“电商+农户”、“订单农业”等在线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打通农村商贸流通渠道,引导农户把单纯的种植农业转变为农业产业,通过注册商标、产品溯源等,打造昆明优质农产品品牌效应,将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助力农村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农业创业示范村140个,实现创业户占全村总户数30%以上,年收入5万元的农户占全村创业户数50%以上,带动并吸纳就业10000人以上,助推2个贫困县实现脱贫。2017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印发了《昆明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昆科发〔2017〕154号),明确了“力争到2020 年,全市建设‘星创天地’80家以上”。
二、 主要开展的工作及相关措施
(一)建立政策协调联动机制
成立了昆明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之间政策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创业创新空间拓展、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税费融资支持、体制机制创新,打造要素集聚、企业活跃、氛围浓厚的创业创新生态。近年来,通过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建设“双创”孵化服务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创业服务质量,积极搭建“双创”平台、探索“双创”模式、打造“双创”品牌、激发“双创”活力。通过完善创业创新政策、降低创业创新门槛、激活创业创新主体、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逐年增长,创业创新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局面,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创业创新活力。
(二)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昆明高度重视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加强失信企业的名单管理及信用联合约束,促进广大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在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方面,我市积极开展市场主体的不定向“双随机”检查,以及新设立企业的定向“双随机”检查,并将“双随机”抽查与风险分类监管有机结合,对风险较高的行业,采取提高抽查比例或增加专项抽查的方式,增强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失信企业管理方面,昆明建设了覆盖市、县两级的“昆明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各职能部门涉企信息的高效便捷上传、整合及分析,做到各部门信息一个平台接入、发布及公示。昆明利用监管平台开展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将随机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三)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公共服务效能稳步提升
一是制定文件政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普惠性政策体系,我市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二是加强整合既有创业创新资源,引入外部社会资源,着力建设和完善“1+X+N”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强化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核心作用(即“1”),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窗口平台、加快各开发区、县(市)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即“X”),培育提升一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示范机构(即“N”),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效能。
(四)加大创业文化宣传,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介作用,采取多形式、多渠道,为各类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展成果展示、学习交流、企业宣传等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一是依托创业创新活动,开展宣传。每年以市政府名义举办 “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大赛注重对全市创业创新氛围的营造,通过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台、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昆明广播电视台等,全面整合省、市主流媒体的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优质媒体资源,对创业创新政策及优秀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进行宣传推广。2019年,第四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期间,共报道、播出或刊发大赛相关节目1000余次,在省、市电视台开播创业专栏24期,广播电台专栏10期,各项赛事活动全程网络直播,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广,仅百度搜索“春城创业荟”关键词已经有39万多条相关信息,在全市树立了一批优秀的创业标杆,营造了“尊重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参与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全市培育了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定期举办“春城创业讲堂”讲座,“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周)” 和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巡回招聘会等专项活动。邀请成功企业家或创业导师深入高校校园、创业园区和基层社区开展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政策讲授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二是依托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开展宣传。充分利用“昆明人社通”、“昆明就业直通车”等网络平台发布各类创业创新政策,为创业者了解、申报创业政策搭建了便捷通道。加强政校合作,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才服务校园工作站54个,利用校园服务工作站,深入高校开展常态化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组织驻昆高校、全市创业园区、创业服务机构和企业共160余家单位,成立“昆明市创业创新联盟”,定期开展“双创”活动,搭全面集聚全市各类创业创新要素,把创业者、投资者和各类创业服务机构联系起来,在创意、人才、资源等方面互联互通,为创业者及投资者快速、准确地提供各种创业创新服务、创业创新政策。
(五)加强政府引导推动,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服务配套”的原则,率先在全省实现创业园区的全覆盖。全市已累计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23个、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80个,其中,“全国创业孵化服务示范基地”2家,金鼎科技园、银河科技园、昆明妇女创业示范中心等45个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创业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开展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市拥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0个,拥有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179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7家,省级众创空间77家,市级众创空间135家。三是创立“昆明创业创新学院”。积极与各驻昆高校对接,选定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建设“昆明双创学院”,重点开展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工作。2016年以来,对7500余名在校大学生等人员组织开展了就业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实训和农村青年后备电商人才培训工作。四是成立“昆明市创业创新联盟”。联合161家从事“双创”活动的各类创业园、创意园、众创空间、投融资机构、高校联盟、协会和企业等组建“昆明市双创联盟”,先后组织开展“K课堂走入高校、园区”、“ECW创业加速营”和“联盟推荐项目走入澜-湄国家商博会”等活动,为我市推进“双创”工作牵线搭桥发挥了纽带作用。五是创业政策向农村倾斜,实现全民创业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创业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农业创业示范村118个,农业创业孵化基地5个、农业创业园区10个。
(六)拓展创业融资渠道,激发“双创”潜在驱动力
结合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昆明市经过前期认真研究准备,及时策划开展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政策助力产业发展”政金企融资对接系列活动。一是在分批推出融资需求的基础上,促成市政府先后与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华夏银行昆明分行、民生银行昆明分行、广发银行昆明分行举行专项融资对接工作会议并先后建立工作机制,目前明确2020年内由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云南省分行、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分别给予昆明市各类项目不少于600亿元、200亿元和800亿元的融资支持。通过推进落实以上工作机制,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加便利的融资支持为目标和牵引,加大服务金融机构和企业、协调项目融资工作力度。二是扩大实施 “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公益项目,为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及小微企业创业缺经验、缺资金等问题,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公益项目,市政府每年配套资金800万元,为大学生和小微企业提供3-6万元的无偿资金资助和一些创业培训扶持。截至目前,“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累计实施完成8期项目,投入资金4030万元,共有1723名大学生创业者报名参与,867个创业项目获得资助扶持,带动创业就业1.5万余人。2020年,继续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九期项目,计划大学生及小微企业创业项目200个。三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及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缓解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20年计划发放贷款8000笔,目前,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70人(户),发放金额4.5亿元,创业带动7920名人员就业。
(七)“六个一”行动释放企业双创活力
开展双创示范工作以来,昆明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六个一”行动,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实施“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行动,将一般性企业开办环节压减为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开立银行账户、发票申领4个环节。实施“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行动,社会投资一般性建设项目,从申请核准(备案)到获得施工许可的政府审批总时限不超过50个工作日。实施“政务服务一网办通”行动,推行统一身份认证和电子证照,建立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确保政务服务一网办通。实施“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行动,各市级政府部门行政许可实现向1个内设处室集中。实施“最多跑一次”行动,涉民涉企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时,最多跑一次。实施“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行动,加强个人、企业信息统一归集,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166项保留证明材料清单为基数,确保证明材料只减不增。截至目前,全市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企业登记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 “一窗通”服务平台试点,在工商注册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了银行、税务、刻章、社保等企业开办事项“一个页面完成、一个窗口解决”,企业最快可以1天办结登记,2天实现营业,再次刷新企业开办速度。
三、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整合“双创”资金碎片化。大力推进整合双创政策,解决财政资金碎片化问题。一是由省市相关部门牵头聚合分散的部门资金,“打捆”使用,形成政策支持合力;二是结合创业者实际需求,完善政策配套,补齐财政扶持短板;三是可以创新财政资金补贴模式,除“一次性拨款”外,强化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通道建设,探索科技引导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
(二)双创人才保障。相关部门将陆续出台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归国和外籍人才等更多群体投身创业创新的政策。
(三)完善“双创”政策体系。制定完善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众创平台建设、转型升级发展现有各类众创平台的扶持政策措施。加强政校、政企合作,积极推进“双创”基地、“双创”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依托全市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功能区,结合各地产业发展规划,找准各个创业园区开发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力争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度高、协同性好、辐射力强且品牌效应显著,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创业创新产业集聚区。
(四)打造“双创”品牌。继续支持以昆明经开区为核心区、呈贡区、云南金鼎科技园为辐射区打造“一核两翼”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通过组织双创活动周等方式加大双创示范基地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基地建设和项目落地。
感谢您对我市“双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为“双创”工作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赵华 6313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