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kj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219-202009-277416 主题分类: 2020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 2020-08-31 19:15
名 称: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昆明市第十四届人大 五次会议第145191号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昆明市第十四届人大 五次会议第14519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08-31 19:15
字号:[ ]

袁锐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昆明市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施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昆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市场和服务环境,注重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由昆明市科技局牵头,征求了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组织部等协办单位的意见,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施的支持力度,现答复如下:

一、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方面

(一)由市科技局牵头,已拟定《昆明市加快区域性国际科创中心和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并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其中拟通过以下几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1. 建设中试熟化平台和补偿机制。联合高校院所企业以“一中心一平台”模式,在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六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试熟化平台,打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建立中试熟化补偿机制,对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在六大产业创新中心中试熟化平台内进行中试熟化的费用,每个项目市级财政资金给予50%的补助,最高100万元。自转化项目进入中试熟化平台之日起,市财政连续三年给予专利维护费全额补助,在享受现有知识产权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在昆产业化并实现销售收入后,该产品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和国内发明专利、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申请(注册)费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2. 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一套适应新时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要求的政策体系,允许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技术入股企业、允许开办公司和合理领取报酬,解除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顾虑,打破制度的藩篱。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须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成果权属制度,其中,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可采取“先确权、后转化”的产权激励方式。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容错免责机制,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未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科技管理人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失误,依照《昆明市关于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办法》等规定可以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3.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由成果完成人(团队)实施转移转化的,可将不低于70%的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许可净收入、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团队),其中,对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正职领导人员在单位主管部门批准的前提下可给予股权或出资比例奖励,其任职期间不得进行股权交易。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个人所得税,市级留存部分给予全额补助。

4. 设立“揭榜制”成果转化专项。通过昆明市科创中心设立紧扣云南省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以“揭榜制”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每个科技成果转化“揭榜制”项目按照总经费20-4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经费支持。

(二)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了深化政策配套

1. 制定了《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激励措施,使知识产权工作开展以法引领。

2. 制定了《昆明市支持知识产权质押工作实施办法》,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风险补偿、评估服务补助的标准予以了明确,进一步增强了企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积极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

3. 参与制定了《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了支持知识产权信息公平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深入实施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知识产权强县(培育)工程,进一步推进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体系的形成。

4. 参与制定了《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广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证保险等多种融资担保方式,强化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进一步充实了知识产权质押政策体系,推进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5. 参与制定了《昆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实施方案》,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鼓励银行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把知识产权纳入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充实了知识产权质押政策体系。

6. 参与制定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强化了知识产权在“双创”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投融资机制。

7. 参与制定了《昆明市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的若干政策》,明确了建设昆明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促进了一批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发展。

8. 参与制定了《昆明市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政策》,明确对企业以知识产权出质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创新发展项目的,按不高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0%予以财政贴息,贴息期不超过一年,贴息额不超过2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标准。

9. 制定了《昆明市知识产权发展规划(2018-2020年),对全市知识产权发展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强化了政策激励支撑。下一步,将制定和完善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配套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集成,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确保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三)市人社局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方案》,并于今年3月印发实施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和创新合作,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活力和创新力。

二、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方面

(一)拟搭建协同创新联盟

以昆明创新需求为导向,根据高校院所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在“昆明—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昆明—科研院所发展战略联盟”的基础上,成立“昆明市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协同创新联盟”),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长效性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将协同创新联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开展技术研发、技术交流、成果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形成我市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一张网”服务格局。

(二)拟推动环高校院所价值共享成果转化生态圈建设

环“呈贡科教创新城”、“盘龙生物科技小镇”、“五华一二一大街+学府路”三个创新片区布局建设一批集创业孵化、资本对接、营销服务等为一体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高校院所、企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围绕云南省重点产业规划建设“高校院所创新园”,以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知识多要素聚集融合,推动一批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应用,形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合作紧密、创新成果丰硕的良好态势。

(三)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

一是选定合作运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我局主动对接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向经开区管委会推荐了“鼎宏知识产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智慧财富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雄安嘉睿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中细软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公司,供管委会选择建设主体,经开区管委会召开了综合评审会,4家公司就如何建设进行了汇报和路演,省、市、区三级相关部门提出了评审意见,自贸区知识产权运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合议与投票,最终确定了鼎宏知识产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并签订合作协议;二是初步搭建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注册“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全力搭建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知识产权运营线上服务平台,打造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融合平台,以昆明为模板,进而辐射南亚东南亚等跨境合作融合。线上下、境内外融合,境内外信息收集及展示平台,建立大数据中心。利用线上线下知识产权服务生态链创新服务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创新服务金融机构,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资等产业发展,质押融资、投贷联动,探索知识产权金融的担保、保险、信托、融资租赁、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服务模式;三是将搭建知识产权运营新平台交易许可体系,完善平台评价和评估系统的开发,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效率。引进或组建知识产权申请机构、评估机构、交易机构、贯标、认证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专利布局、价值评估、运营交易的全新知识产权风控体系和处置体系,盘活存量知识产权,发现和挖掘高价值专利,形成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一体化生态服务体系,服务于实体产业。

(四)开设“互联网+知识产权”大讲坛

将开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等信息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知识产权线上培训宣传工作,协同推进专利技术展示交流平台等推动专利技术转化。

(五)设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站

在运营服务平台设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站,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站的服务能力,发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 “科技活动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等工作机制和宣传平台的作用,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进园区、进高校、进企业、进市场、进机关、进媒体”等活动,加强知识产权普法培训,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开展窗口服务前移,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家小分队,深入自贸区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园区(市场)等开展现场服务,把知识产权服务送到自贸区企业,及时解决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困难和问题。

(六)大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机构

2019年以来,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科技合作处与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共同开展工作,建设了17家“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以促进昆明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实施。

三、 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一)坚持人才强市战略,积极促进人才队伍交流和引进

一是发布我市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需求情况。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引进和吸引人才的针对性、有效性,面向全市范围,包括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的征集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创新项目需求信息,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和创新项目引资招贤平台,做好人才、项目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今年有156家单位提供了380多个岗位需求信息,涵盖医药、化工、管理、网络信息等多个专业。收集创新项目7个,涉及大健康、大数据、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教育、工程等行业和领域。通过参加各项招才引智活动,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人才供需对接,目前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106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45人,副高以上职称40人。二是积极落实“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根据《昆明市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昆通〔2016〕11号)和《“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昆办发〔2018〕23号)精神,评审认定4名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入选首批(2019年度)“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青年人才专项,3家企业在海外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设立的研发机构被认定为2019年度拟资助研发机构,共计给予430万元的项目和研发资助。拨付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8年入选38人)和春城青年人才(2019年入选16人)团队成员2019年度租房补贴合计94万元。下一步,将围绕我市发展战略,突出产业需求和“高精尖缺”导向,依托征集到的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和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人才引进的领域、数量和层次上,更加突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与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性,努力实现产业集聚与人才荟萃的良性互动。将春城计划各专项的人才评选作为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有效抓手,做好公告、宣传、初审、专家审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力求评选出一批有带动作用、可以解决关键问题、引领行业发展的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继续落实各项人才保障服务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引才生态。

(二)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积极性

在自然科学研究职称系列中增设技术经纪专业,明确技术经纪人评价标准,畅通技术转移人才晋升通道。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在昆产业化的,按照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许可净收入、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的5%,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10万元奖励,由单位用于奖励给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贡献的科技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

(三)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后续通道

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鼓励高校院所在昆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到区县和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在市级科研立项给予校地校企合作项目优先支持;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在昆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形成产业化的,优先推荐(提名)国家和省级奖项,优先推荐成果主要完成人(团队)进入国家和省级人才。

(四)培养引进高端成果转移转化人才

将技术经纪人纳入“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中,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在昆明从事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国际技术转移的高端人才。入选人员参照省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涉及的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包括一次性工作生活补贴和特殊生活补贴)个人所得税,市级留存部分,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孙荔莎 63136416)


版权所有: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昆明市公安局备案:5301000056 网站地图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5楼 邮政编码:650500 电话:0871-63135842 传真:0871-63135842
主办单位: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行政执法投诉举报信息 受理处室: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 电话:63134628 邮箱:zzcfgc63134628@163.com 网站标识:5301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