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十三届五次 会议第135017号提案答复的函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十三届五次
会议第135017号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
您单位提出的《关于提升昆明市R&D(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效率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的基本情况
R&D(全社会研发经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是支撑昆明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数据体现。九三学社昆明市委高度关心关注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切中了制约我市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首先分析了我市R&D投入存在的的问题,即:全市R&D投入强度依然偏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意识不强,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例偏低;不具备稳定投入的龙头企业带动,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创新标杆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对引入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和机构的政策激励措施不够等四个方面。既而提出提升我市R&D投入强度和效率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加财政R&D投入;二是凝聚各部门力量,多渠道增加R&D投入;三是制定有效激励政策,激励企业增加R&D投入;四是完善监督机制,确保R&D经费专款专用。
提案数据详实,分析到位,建议措施可行,为“十四五”期间如何提升全市的R&D经费投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二、昆明市R&D经费投入的现状
纵向来看,2019年,我市R&D经费支出112.05亿元,较上年增长14.4%,增幅超过国家平均水平(12.5%),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73%。五年来,昆明市研发经费投入从2014年的57.32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112.06亿元,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年平均增长14.35%,高于全国同期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和全市GDP的增速;我市研发投入强度从2014年的1.54%提升到2019年的1.73%,增长了0.19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8%提升到2.23%,仅增长了0.1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向高质量发展态势可期。
但从横向来看,2019年,昆明R&D投入强度为1.73%,仅相当于“十一五”末期的国家平均水平,与杭州(3.45%)、武汉(2.44%)、长沙(2.73%)、西安(5.17%)和成都(2.66%)等省会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仍然艰巨!
三、提案办理情况
市科技局作为主办单位,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市财政局两家协办单位共同研究,经与提案人面商,对所提出的四点建议全部采纳。具体办理意见如下:
(一)针对提案中“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加财政R&D投入”的建议,市科技局拟在市科技计划中设立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专项,补助资金在市科技局部门预算中列支,与省级下达我市的研发投入引导资金统筹使用,并鼓励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共同用于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省、市、县(区)三级联动、互为补充的政策合力;市财政局将进一步做好研发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整合市级各部门管理的财政科技资金,加强科技发展优先领域、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提高财政科技投入中研发经费支出比例,确保财政科技资金对激励加大研发投入的持续保障。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使科技创新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针对提案中“凝聚各部门力量,多渠道增加R&D投入”的建议,我市将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由市科技局牵头,市财政、税务、统计、工信、国资等部门参与,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将税务方面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工信方面的企业研发补助以及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考核激励措施等工作统筹考虑,互为补充,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特别是要通过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培育创建工作,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
(三)针对提案中“制定有效激励政策,激励企业增加R&D投入”的建议,我市已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激励企业增加R&D投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对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补;根据企业成长性、研发投入等绩效和创新成果,认定一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和30万元的奖补;支持创建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对我市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任务的,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建设引导经费;对新认定的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给予20万元奖补;对新认定为国家和省、市的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工业设计中心、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等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40万元、20万元奖补;面向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开展精准定向的科技招商引资工作,对落地企业在昆明设立研发中心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建设经费;建立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的研发机构,分别按180万元、90万元给予经费支持,等等。
目前,市科技局正在着手研究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政策,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既定目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省市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将昆明打造成云南科创引领聚集区。一是围绕科技创新主体,打造全链条生命周期的培育成长机制,二是聚焦重点产业方向,实施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培引“汇智”工程,四是补齐创新链产业链短板,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五是强化服务功能,全域化打造昆明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制。相信通过省市科技政策、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将对激励企业增加R&D投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针对提案中“完善监督机制,确保R&D经费专款专用”的建议,市科技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财政科技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政策中明确提出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后续企业研发条件建设和研发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建立跨部门会审制度,必要时对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查;市科技局将会同财政局强化资金监督管理、跟踪问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市财政局也将进一步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力度,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制度,确保财政R&D投入资金落到实处。同时,各部门将进一步在指导企事业单位开展研发活动和研发投入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做好服务,积极引导以企业、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全社会R&D投入强度明显提高,实现财政科技资金精准发力和效率提升。
感谢您对昆明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6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那静 6313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