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五次 会议第135139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五次
会议第135139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民盟昆明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建设昆明科技创新中试基地的建议》提案收悉,你提出的建议:一是加强对中试的认识,构建基于中试平台的科技创新生态转化模式;二是构建一试一中心,提高中试政策与重点产业、技术的契合度;三是梳理中试政策制定思路,提高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昆明科技创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平台的基本情况
(一)政策体系建设情况
昆明市先后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意见(2017-2030年)》(昆政发〔2018〕31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昆政办〔2019〕74号),为全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2020年,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昆科规〔2020〕1号)、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云南(昆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办法(试行)》(昆科规〔2020〕2号)和《昆明市企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办法(试行)》(昆科规〔2020〕3号)以及11部门联合制定的《昆明市加强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合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批科技创新政策,全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环境不断优化。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2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梯度科技中试成果转化创新载体体系。
(二)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情况
充分把握“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昆明的契机,积极向国家科技部争取参加2019年金砖国家科技部长联席会议,我局代表昆明市赴巴西参加了“第三次‘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伙伴关系工作组会议”,在会上汇报了“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方案,进一步向世界宣传昆明,扩大昆明国际“朋友圈”。11月18日上午,召开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2020年度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会议。会上,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长明,前俄罗斯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龚惠平,金砖智库CBGG主任等分别展开主旨演讲。11月19日至11月20日还将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业务培训,为全市科技创新事业储备一批新型人才。按照“金砖 ”的发展思想,形成《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需求白皮书》,白皮书围绕南亚东南亚区域综合研究、印度等10个国家创新合作环境和技术需求等五个部分。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专业技术转移行业组织平台,共引入500个国际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涵盖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交通、节能环保与绿色创新、现代农业等前沿领域。昆明结合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区位、文化、交通等优势,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产业情况和技术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形成并发布了《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需求白皮书》,为未来加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参考。与印中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关于共同推动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国中心建设谅解备忘录》、与俄罗斯联邦技术转移协会签订《关于共同推进中俄两国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谅解备忘录》、与中意科技创新创业联盟签订《关于共同推动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国中心建设谅解备忘录》》等3个金砖国家和南亚东南亚国家签订协议。通过云南省技术转移市场实现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技术转移50项。
(三)昆明市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情况
昆明市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由昆明市科技局牵头,委托昆明理工大学建设,2019年底已完成平台软件搭建工作,2020年7月由昆明市科技局牵头,昆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组织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专家,采取座谈方式,讨论平台管理办法与运行机制, 2020年9月形成了平台管理办法与运行机制。目前平台处于试运营阶段,已于2020年11月部署到昆明市科技局门户网站科技创新协同平台,主要将昆明理工大学(25台套设备)、贵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13台套设备)纳入平台共享进行运营测试。计划于2021年把全市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仪器设备入驻平台,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资源共享的渠道,进一步盘活科研仪器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同时,待市工信局创新服务券相关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后,将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出台昆明市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办理办法和运行机制。
(四)昆明市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细胞技术、工业大麻、大数据、区块链、ARVR等先进技术为目标。2020年,根据市委常委会的要求,昆明市科技局已经顺利完成了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在滇中新区的落地工作,目前正在推进工业大麻研究院、干细胞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ARVR研究院等新型科技创新平台的落地工作,将为全市重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根据提案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2020年《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明确“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提供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工业性试验、工程化开发等服务,根据绩效考评结果给予运行补助,每个机构每年最高可补助200万元。”国家和云南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科技成果转化在实际操作层面依然存在障碍。市科技局为落实连元书记对《昆明市科技局关于在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情况的报告》的批示要求,牵头起草了《昆明市加快区域性国际科创中心和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送审稿)》(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旨在解决国家、省级法律、部门规章和相关改革政策在本市落地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若干政策》中明确了建设中试熟化平台和补偿机制。联合高校院所和企业在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六大产业创新研发中心,以“一中心一产业一平台”模式建设中试熟化试点平台,并逐步完善中试熟化平台矩阵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在中试熟化试点平台内开展中试熟化的,每年揭榜遴选不超过2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中试熟化费用市级财政资金给予补助。自项目进入中试熟化试点平台之日起至完成产业化或终止中试熟化期间,该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在享受现有知识产权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在昆产业化并实现销售收入后,按照产业化成熟度,每年择优遴选不超过10家企业,该企业进入中试熟化平台的项目所涉及的国际发明专利(通过PCT途径获得)、国内发明专利的授权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的申请(注册)费及“三品一标”认证费市财政给予补助。
(二)进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把“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打造成为昆明科技创新工作的独有名片。大力引进和集聚全球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顶级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等创新资源,提高对国际化科创资源的配置能力。把“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和云南省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国际 国内”汇聚昆明,将“转移 转化”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拓展覆盖,打造昆明的“金砖 ”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和国家工信部在厦门开展的“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的融入,把昆明“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科技成果的承接地,扩大中国在全球科技的影响力,提升昆明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创新辐射力,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和“金砖 ”的发展理念,通过“十四五”持续推进,把昆明建设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聚集区和汇集金砖国家科技成果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技术转移转化的集散地。
(三)进一步支持全市中试平台等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的支撑指标,需要通过专业的人才队伍不断的培育和壮大。一方面不断打造提升全市科技服务业平台的水平和质量,培养一支“专精尖”的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的作用,培养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国际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争取把全市技术转移人才纳入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提升培训的“含金量”,用高水平科技服务专业队伍的建设助推昆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昆明市科技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2021年6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徐德慧 63196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