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kj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219-202107-312080 主题分类: 2021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 2021-07-14 13:30
名 称: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十三届五次 会议第135416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十三届五次 会议第135416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1-07-14 13:30
字号:[ ]


昆明市科技局关于政协昆明市十三届五次

会议第135416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钟毓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收到您提的135416号提案《关于大白芸豆功能性成分产业链关键技术提升及应用的建议》,经我局认真研究,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一、提案的主要内容

昆明市乡村振兴依靠的一个主力作物品种——大白芸豆,富含高经济价值功能性成分物质α-淀粉酶抑制剂(α-AI)。α-AI阻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消化,减少糖分的摄取,降低血糖和血脂含量水平,是目前国际上最新一代的控制血糖和无副作用瘦身的功能性成分。这一白芸豆的高附加值成分从2014年开始,截止到2020年底,已经形成了近5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终端消费品市场规模,每一千克白芸豆经过提取,能从8/千克的市场价值提高到100/千克以上,附加值提升明显。

由于科技投入有限,大白芸豆产量严重退化,平均单产由120-150公斤/亩,下降至60-80公斤/亩;α-AI含量和活性不稳定,表现为参差不齐,不利于产品成本控制和扩大生产,难以满足大白芸豆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大白芸豆新品种选育研究仅限于原种保存,并没有与功能性成分向结合,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因此,选育利用高产、高含量、高活性α-AI新品种有利于提高种植农户收益,有效降低加工成本,形成高效、高附加值产业链,在调整昆明市乡村振兴产业、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提出2点建议:

1.昆明市科技局设立专项的项目资金,采用揭榜制,发布以云南本土白芸豆为原料,对白芸豆中的功能成分(α-淀粉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手性肌醇、白芸豆膳食纤维等)的提取工艺进行创新研究,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技术推广的需求。同时,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提出支持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等功能成分的性能和下游应用领域产品的深度研究;建立白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的控制标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围绕白芸豆产业深度利用的技术需求,创建标准化示范生产线,突破我国白芸豆产业综合应用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问题,培育国内先进的生物医药创新团队。同时,满足下游减肥、降糖人群生理特征和市场消费需求,作为支持昆明健康之城建设的项目来资助支持。

2.支持设立昆明白芸豆产业创新联盟。由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指导和整合优化资源,协调昆明市民政局,以产业联盟为抓手和载体,完善提升白芸豆产业链,形成合力,推进全产业链高速健康发展。遵循政府引导、自愿参与、合作互助、责权清晰、行业自律、自主发展的原则支持设立昆明白芸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联盟。由处于行业下游的白芸豆深加工企业或贸易企业作为召集人,邀约已有的驻扎昆明面向全球的白芸豆行业的贸易企业、 初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加入产业联盟。形成规范化的组织。白芸豆高科技深加工具有高经济附加值,其本身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技术门槛较高。而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生产白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的高新技术企业就在昆明,中国主流的白芸豆国际贸易商和国内贸易商也都在昆明设有机构,昆明也是国内多家白芸豆相关前沿研究院所的驻地,昆明具有先天的优势。

二、昆明市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

1.建设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

2019年以来,按照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科技资源配置、科技管理、技术转移、科技服务、人才发展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全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环境不断优化。聚焦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出台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全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79日,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和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郝小江接受昆明市委市政府聘书,分别出任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和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两个中心将发挥昆明资源丰富、研发链条完整的优势,依托已经成立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企业为带头的科技研发为主的联盟,借助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团队等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整合全市科技研发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先进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人才、数据、资源共享,实现全产业精准、高效及多元化快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新引擎。

2.建设菜豆全产业链提升关键技术科技合作基地

2020年,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云南天保桦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万力贸易有限公司、云南良禾种业建设的菜豆全产业链提升关键技术科技合作基地进行支持。通过三年的建设,至202312月,预计达到:(1)利用前期研究基础,联合加工企业,通过高效育种体系加快新品种培育进程,选育具有新品种权登记或保护的加工专用型、高产、优质菜豆新品种3个。申请专利或新品种保护3件,专利授权2件。(2)继续收集、评价菜豆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回交等方法构建种质创新轮回群体,结合生物技术辅助选育,创建和完善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筛选出丛生、半蔓、蔓生高产优异种质;适宜中低海拔种质;高活性a-淀粉酶抑制剂、高蛋白、生产适配性好等优异种质,从中培育加工专用型、高产优质、多抗菜豆新品系5份,形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1项。(3)研发菜豆新品种绿色、节本增效关键生产技术模式,包括病(炭疽病、叶斑病)虫(豆象)草害综合防控模式、腐殖酸/有机肥调控模式、豆杆高效经济利用模式等,研究出地方或行业技术规范或规程2项,形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1项。(4)在基地建立育种和原原种基地1个,提纯、原种扩繁基地1个;示范基地1个,同时示范菜豆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并结合关键时期和环节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当地科技人员和企业骨干200人次,农户1000人次。(5)精品豆筛选成品率提高5%以上,新型加工食品1种。(6)菜豆高附加值产品1个系列,在1家合作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中试示范。(7)芸豆秸秆及加工残留物优化配方优质高效羊饲料1个产品。(8)出版科技著作1本,完成研究(咨询)报告2个;备案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2项;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转化工作站成果2项。(9)良种扩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核心示范500亩,生产达标种100吨。示范菜豆新品种及生产技术核心样板共1万亩,比当地大面积生产品种增产100%以上,增产1000吨以上,新增产值4550万元以上,新增出口700万美金。向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签订技术交易合同200万元。(10)培养硕士1人,晋升职称2人,培训人员1200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您所提出的建议,我局对下一步工作开展计划如下。

1.深入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和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建设。根据《昆明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2017-2030)》(昆政发〔201873号),持续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和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建设,聚焦打造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全市“188”重点产业,为加快全市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按计划推进菜豆全产业链提升关键技术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整合全省菜豆产业领域的优势科研机构和企业,组建由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联合参与的菜豆全产业链提升关键技术合作基地,通过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绿色节本增效技术、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打造世界特有绿色食品牌,实现高原特色农业增产、产品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突出科技合作基地对菜豆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3.全面推行科技项目揭榜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通过揭榜制,遴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围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经济发展的规划,研究和探索高原特色农业中涉及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感谢您对昆明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2021621        

(联系人及电话:何正川 63135478


版权所有: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昆明市公安局备案:5301000056 网站地图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5楼 邮政编码:650500 电话:0871-63135842 传真:0871-63135842
主办单位: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行政执法投诉举报信息 受理处室: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 电话:63134628 邮箱:zzcfgc63134628@163.com 网站标识:5301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