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41298号提案的答复
李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昆明市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的建议》收悉,您建议“昆明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合国家科创的主攻方向和要求,鼓励研究发展颠覆性技术,鼓励科研人员勇揭榜挂帅开展颠覆性技术大研究和大探讨,探索新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以颠覆性技术研究创新引领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鼓励科研人员勇揭榜挂帅的建议
实施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制度是贯彻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及时开展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解决昆明市重点产业发展堵点、难点的实战操作具体方式,对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昆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21年3月,昆明市科学技术局已经组织专题研究组开展《昆明市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制度研究》,并向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申请,成为2021年度昆明市委重要改革课题。于2021年12月15日通过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主持的课题评审会,课题研究成果正在向配套政策进行转化。
昆明市的“揭榜挂帅”项目制度研究与昆明市科技局“揭榜挂帅”项目探索实施同步进行,结合项目探索实践和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制度研究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揭榜挂帅”项目的实施,根据国家、省、市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精神,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通过实施科技“揭榜制”项目,加快解决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瓶颈的技术问题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水平产学研创新合作,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昆明实际,制定了《昆明市科技“揭榜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度,昆明市科技局已通过“揭榜挂帅制”形式开展了基于高原地貌应用场景下新能源助推乡村振兴试验示范项目、新型绿色农药试验示范项目、三七林下有机规范化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及开发试验示范等3个项目,项目实施期限为3年,计划投入资金6962万元。
二、关于组织“颠覆性技术”大研究、大讨论的建议
(一)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广“揭榜制”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带产业、产业促创新的“双链”融合为基本方式,形成大带小、高带低、上带下的科技链+产业链的工作新格局,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为绩效,进行项目的策划、布局,并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形成以项目、平台为支撑、科技创新人才为保障的创新发展高质量的工作机制。
(二)开展“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贯彻落实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市人民政府签署的“省市一体化协同创新工作机制”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昆明市重点产业的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技需求,聚焦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通过开展“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足昆明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行业领域内骨干领军龙头企业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相关配套关联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技术攻关+人才团队+科研平台+企业培育+产品市场的创新链+产业链协调创新发展模式”,达到“产生的技术成果能够填补国内外空白,能够在昆明产生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实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目的,解决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瓶颈的技术问题,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实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目前第一批“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已完成项目策划、专家论证评审、现场核查等前期工作,立项项目3个,计划投资2.3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拟支持70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可在智能动力系统关键技术、新一代铁路大型养护装备关键技术、超高分辨率硅基OLED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技术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壁垒。
目前我局在前期征集储备项目60余项的基础上,于4月11日继续发布《昆明市科技局关于征集重点领域成果转化产业化入库备选项目的通知》,征集项目70余项,为全面开展“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做好项目储备。
经过初审、相关领域专家、风险投资专家咨询、专题会议研究,初步形成第二批“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6项,目前正在按程序报省科技厅研究。
三、关于探索新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建议
昆明市创新强度发展路径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昆明市确立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编制实施《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明确了打造“一个枢纽”、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提升“三个品牌”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路径。2018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2017—2030)》(昆政发〔2018〕31号),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着力塑造国际科技合作竞争新优势,细化了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要求。
2021年市委办公室出台《昆明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市委办〔2021〕87号),昆明市科学技术局紧抓昆明市实施“链长制”的机遇,积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通过建设科技资源一体化平台,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以高端平台吸纳汇聚高端技术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根植昆明、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实现一批实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昆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探索建立新型科技创新资源平台的建议
在建设新兴科技创新资源平台方面,昆明市科学技术局早在2019年就提出建设六大产业创新中心,打通科研成果和产业之间的通道,推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在昆明转化。朱有勇、郝小江、王福生、张文宏等一批国内权威院士专家成为六大科技创新中心的首席科学家;首批“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云南特色植物提取与健康产品实验室”等3个云南实验室全部落地昆明,成为科技创新中心“最强大脑”;在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昆明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云南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个,同时还成立昆明市-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昆明市-科研院所发展战略联盟等产学研发展联盟以及区块链、大数据、细胞产业、贵金属材料等一批科技产业联盟,有效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了27家“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15个专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平台相继建立,实现14个县市(区)全覆盖布局省级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盘龙区、安宁市、嵩明县、官渡区成为“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十四五”期间,昆明市科学技术局将持续通过“项目+人才+平台”的实施方式,打造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量质双提升。
感谢您对昆明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6月15日
(联系人及电话:赵磊 0871-6313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