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kj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219-202207-388619 主题分类: 2022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 2022-06-17 16:39
名 称: 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1057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关键字:

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105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6-17 16:39
字号:[ ]

郭宇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昆明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建议》收悉,您建议一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摸底建单工作;二是搭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科技、财政、税务、安监、质监及环保等部门的联动配合,健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工作机制,树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一盘棋理念;四是常态化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培训;五是针对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申请等认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扶持力度;六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情况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和领头羊,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现代化程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昆明市主动融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安排市级财政科技扶持资金10039万元,平均每净增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安排21.5万元奖补资金,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呈现高速增加态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凸显企业对高新企业政策的认可,以及我市对高新企业认定工作的重视

2020年全市高新企业总数达到1166,2016699,净增467家,66.8%年均增长率达到13.36%。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2484.6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066.73亿元,增幅为23.43%

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净增261家,净增数比去年增长8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突破1427家,占全省高企数量的69.4%,实现十四五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开门红。

(二)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昆政办〔201974号)精神,对认定的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采取后补助方式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奖补,2019-2021年,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共投入经费580万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5家,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297家。

按照《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重点,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支持鼓励创新创造,实施全链条保护、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建立新业态新领域保护措施、构建昆明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模式、优化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衔接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

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5家,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297家。

(三)优化纳税服务

通过税务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办税厅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利用短信平台、微信管理群、电话等新媒体点对点推送,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的方式,积极开展税务政策宣传全覆盖,使纳税人进一步知晓政策、了解程序、主动申报;及时通知并辅导企业补充申报符合条件但未享受的优惠,让纳税人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对纳税人由于政策误解或计算错误导致减免税金额填报错误或不符合条件误报的,及时对企业进行后续辅导,帮助企业进行修正补充申报,确保优惠政策执行的准确性。

简化纳税办理手续,改事前备案为事后检查;大力推进网上办税、自助办税终端应用,减轻企业办税负担。建立全省第一家税邮合作示范点,依托邮政网点布局优势,在邮政智慧服务厅开设税务专窗;打造十分钟办税服务圈,增设办税帮办中心,实现纳税人易办事项就近办、快速办,疑难问题帮着办、协调办。

二、存在的不足

昆明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期政策导向扶持下,数量规模日益壮大,但与西部部分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2021年,昆明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427家,仅略高于贵阳1234家、南宁1380家,远低于成都7821家、西安7100家。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创新意识及机制、产业技术创新组织规划及实施、人才团队创新潜力发挥、研发和成果转化投入、科技成果的吸纳与整合、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机制不活、环境不优。

(二)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全市科技服务业的营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还不到6%,远低于东中部城市10%的水平。科技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缺乏有力支撑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科技投入格局尚未形成,缺少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贷款,以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服务能力较弱。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完善,科研活动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尚未形成。

(三)大型龙头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稀少,高新技术企业小微化加剧

央企、省属和市属企业中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较低,该类企业是昆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企业,其产业规模和经济体量较大,该部分企业具有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条件,这部分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极大推动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体量。但受制于国有企业财务体系和生产成本等因素,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意愿和动力不足。

三、下步工作措施

2022年,省科技厅下达昆明市高企净增259户目标,昆明市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培育计划提出高企净增320户目标;为落实省委对昆明提出的当好六个方面排头兵的要求,自加压力,力争将高企净增目标提高至356户,增长率25%,超过全省增长率8个百分点。在云南省开展二批次认定高企基础上,昆明市将分别按610日、729日和930日三个批次进行高企受理评审工作,争取高质量完成2022年度高企目标任务。

(一)规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组织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组织实施工作,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组织管理工作流程,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有关规定,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滇中新区税务局、云南省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昆明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组织实施管理服务工作方案》,并对各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了明确。

通过加强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横向互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发展机制,定期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积极开展全市高企认定工作的政策宣传培训工作,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交换,形成强大合力,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请示汇报,固化省市一体化工作制度

全面落实省市一体化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机制,把开展高企培育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牢,建立起每半个月向省科技厅汇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机制,在省科技厅指导下力争尽快完成《十四五省市一体化创新主体培育服务工作方案(试行)》《省市一体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组织实施管理服务工作细则(试行)》,并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和流程开展工作。

(三)实施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双提升工程,实现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昆明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引导资金实施办法(试行)》《昆明市企业科创服务专员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升体系,从昆明市产业发展需求入手,构建双创大赛遴选-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苗圃企业-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规上高企-上市高企全过程孵育提升链,实现对培育企业的精准培训辅导与创新能力专项重点提升,切实增强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

(四)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征集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名单的通知》要求,通过与市级工信、发改、市场监管、税务、统计等部门认真梳理、深度挖掘具有创新能力科技企业,昆明市已经构建了3000多家科技企业的昆明市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并按照区域分布、产业类别、规模大小和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梳理和开展分类指导服务工作。

(五)开展一企一策培育辅导

按照《关于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一企一策培育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企业填报一企一策相关信息的通知》要求,昆明市已形成了739一企一策辅导服务名单,在此基础上,我局继续挖掘、动员不少于250户企业申报。目前正在开展一企一策信息手册填报工作,截至目前已收集200余份,各县市区仍在动员企业填报。

面对一企一策辅导服务数量大和新冠疫情无法开展大规模辅导服务工作的现实矛盾,我局将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召开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辅导工作,届时将邀请省科技厅、市税务、统计、知识产权等职能部门,重点围绕知识产权、研发项目、研发费用归集等问题,为企业答疑解惑。根据辅导情况、结合县区需求,我局将适时组织线下一对一辅导,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将服务工作真正做到深入基层、扎根企业,逐一帮助指导企业解决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和存在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六)做好奖补资金兑现工作

根据《昆明市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对经认定的昆明市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按规下企业和以规模以上工业、资质等级建筑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每户3万元、5万元奖补连续两次以上(含两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照每家企业给予5万元奖补。共需兑付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连续两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财政科技经费3182万元,目前正在开展资金拨付审批流程。

省科技厅通过2022年省科技计划对下转移支付,下达昆明市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资金共计5725万元。目前已完成资金拨付审批流程。

(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春雷行动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结合知识产权保护职能,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护航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执法行动,组织各县(市)区局、派出机构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检查,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097日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筹建,中心将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推动专利导航与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功能,全面涵盖审批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维权援助、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等多领域,贯穿知识产权申请确权、维权服务全链条的一站式知识产权公益服务,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绿色通道。

感谢您对昆明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2615

(联系人及电话:赵磊 0871-63134627


版权所有: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昆明市公安局备案:5301000056 网站地图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5楼 邮政编码:650500 电话:0871-63135842 传真:0871-63135842
主办单位: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行政执法投诉举报信息 受理处室: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 电话:63134628 邮箱:zzcfgc63134628@163.com 网站标识:5301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