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昆明市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377号提案答复的函
董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高原太阳辐照监测网,为精准农业提供有效数据服务的建议》提案收悉,您建议“一是建立专项重大课题开展辐照设备研发、光照影响研究等;二是依托昆明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管理,将全部采集数据进行管存,考虑到数据安全性并建立数据使用机制(必要时引入区块链等数据安全模式),供研究和决策者下载、分析;三是依托人工智能AI及预测模型的辐照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太阳活动,对我市未来的一些与辐照紧密关联的生产与生活提出一些建议,供我市制定决策时参考,促进我市基准农业的发展。”市科技局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气象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太阳辐照数据在农业种植方案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准的太阳辐照监测,种植户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
展长期的日照辐射监测,有助于对农业、环保等一系列工作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
一、 昆明市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引导
出台了《昆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昆政办〔2022〕16号)和《昆明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昆办发〔2022〕24号)等文件措施,明确要进一步强化我市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推动技术创新平台搭建,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交流,支持全市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二)支持太阳辐照相关领域科研攻关
1.市级科技项目立项支持。一是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根据《昆明市科技局关于发布2024年度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及科技保障民生等领域非资助类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将气象、现代农业等相关领域纳入重点申报领域,其中昆明市官渡区气象局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气象服务应用系统”获得立项。该项目对花卉、设施蔬菜、山地林果、山地牧业、特色水产5个产业的特色品种建立较为完善的、适应当地生产管理需求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包括农业气候适宜性、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农业气象指标库,扩充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开发小气候环境调控、低温监测预警与防控、干旱监测预警与防控的适用技术,用科研成果带动气象服务特色化、产业化、智慧化。二是开展科技国际合作。近年来,昆明市认定了“昆明市南亚东南亚天文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马来亚大学先进射电天文技术联合研发合作基地”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南亚东南亚,共同围绕天文前沿问题开展研究,获取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区域青年天文人才,升级共享平台,促进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区域天文研究水平。
(三)开展辐射观测
气象站开展辐射测量、日照观测和日照数据服务。
1.辐射测量。昆明市目前有一个辐射观测站,为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其辐射观测站为1级站(观测项目详见表1)。
表1 一级辐射站观测项目和仪器配置表
辐射站类型 | 台站数量 | 观测项目 | 传感器(数量) | 其他设备(数量) |
一级站 | 1 | 总辐射 反射辐射 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 净全辐射 | 一级总辐射表(2)长波辐射表(2) 一级直接辐射表(1) | 辐射分采集器(1)太阳跟踪器(1) 加热通风器(3) |
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配置数字式辐射传感器,其传感器内部A/D进行数据采集,采样频率30次/分钟,经数据处理直接输出总辐射、反射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分钟辐照度值和状态信息等。辐射数据采集均按地方平均太阳时进行,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
2.日照观测和数据服务。目前全市共计12个日照观测台站,分别为昆明、太华山、寻甸、晋宁、呈贡、宜良、嵩明、安宁、禄劝、富民、石林、东川。目前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及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强化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等关键农时专项气象保障服务。制作农业气象周报、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干旱专题分析、秋粮与全年粮食产量预报。做好面向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31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气象服务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二是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推进“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气象服务,组建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挂牌成立7个重点产业气象服务站创新气象服务模式;部门联合、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开展中草药、花椒、云果、渔业、肉牛、宝洪茶、梨、羊肚菌等为农气象服务指标体系、服务方案研究;以精准烟草气象服务为抓手,着力提升农用天气预报水平和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能力,发布《昆明市烟区天气预报》,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监测及烟区墒情级光、温度条件等分析研判。
(四)人工智能和算力发展
1.全市算力规模情况。年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全市算力中心建设进行了摸底调研。经调研,全市具备一定规模的算力中心共计18个,其中通用数据中心17个,智算中心1个,机架利用率43.2%,存储总量145PB,算力总量150PFLOPS,其中智能算力72P,通用算力78P,超级算力为0。
2.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全市唯一的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于2023年4月21日在呈贡区云上小镇揭牌成立,规划总算力8200P,目前已建成42P算力,填补了云南缺乏高性能智算中心的空白,为在滇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公共算力支撑。
3.出台支持政策。2023年11月29日,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正式印发了《昆明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政策措施从支持核心产业导入、支持产业载体和算力中心建设、统筹优化算力布局、推广普惠算力服务、拓展算力场景和数据开放应用等9大方向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算力中心建设给予扶持。
二、 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所提出的建议我们全部采纳,并根据您的建议,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开展计划如下:
(一)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聚焦高原太阳辐照监测等天文领域,整合省、市科技资源,鼓励和引导在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单位)等创新主体加强太阳辐射领域科技研发与创新,争取各级农业、气象、大数据等领域科技项目支持,为精准农业提供有效数据服务和科技支撑。
(二)发挥高端研发平台资源优势,支持鼓励科研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在昆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创新资源,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我市现代农业、精准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与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发合作,促进其成果本地转化。
(三)推进人工智能AI及预测模型发展
积极推动算力招商工作,并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推动算力在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
感谢您对昆明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甘 蓉 0871—631354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