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4059号建议答复的函
邵云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激发创新活力的建议》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昆明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本情况和成效
(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昆明市已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开展初、中、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26个,部署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4个,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布局基本完成;14个县市区已实现省级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覆盖。2021年至2023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交易2021年3335项、2022年5335项和2023年11766项;实现成交额2021年49.69亿、2022年84.21亿和2023年114.76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二)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体制和机制
1.围绕企业端,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中心
企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建立省市科技创新一体化机制之后唯一建设的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技术攻关难题为核心,对接高校、院所,整合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要素,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开放式创新,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社会组织机构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构建的25家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涉及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资源高效利用、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企业有效对接云南大学、昆明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云南省农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院所的高价值成果,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各企业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和创新团队培育,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大需求持续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的25家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共获各项专利184项,培养各类人才81人,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额9275万元,37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2.用好高校院所优势资源促进成果转化载体建设
在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云南省农科院等在昆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布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26个。充分利用这些高校、院所高质量知识产权策源地的优势,通过示范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对接。
同时,通过这些机构的示范引导,鼓励全市相关高校、院所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根据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开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系统在线填报数据,2022年昆明市地方所属高等院校32所和地方所属研究开发机构27所以转让、许可(含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五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共2445项,合同总金额为101709.19万元,其中,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占96.60%。
(三)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发展体系
发布了《昆明市科技支撑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昆链长指〔2023〕1号),面向全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优秀人才团队征集,形成了“在昆高校、院所、企业重点产业链创新资源库”,着力解决昆明市产学研合作层次较低、规模较小、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的问题。
(四)培育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
完善昆明市技术转移经纪人培育体系,在前期大力开展初级经纪人培训实践的基础上,持续培育具有本地化实操技能的技术经纪人人才队伍。
一是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实训基地。昆明市2023年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授牌,按照实训基地要求布置线下经纪人之家场地,组织技术经纪人开展成果转化实务实操培育相关工作。二是组织初级技术经纪人考试。联合云南省情报研究院组织初级技术经纪人考试一场次,设考位100个。三是建立技术经纪人人才库。分类别、分级别建立昆明市技术经纪人人才库,累计入库初级技术经济人340人,中级技术经济人81人,实现动态信息更新及人才评价,通过培养、聚集和辐射,有效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提升技术转移开放效益。四是举办成果转移转化系列活动,以实操促人才培育。举办了“云南省技术经纪人走进云南中医药大学暨昆明市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对接会”。聚焦生物医药领域,采取技术经纪人服务榜单揭榜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激发技术经纪人的主动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模式,会上推介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11项,技术经纪人以服务榜单形式揭榜成果2项,实现云南省首张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服务榜单顺利揭榜。会后,定期组织揭牌的技术经纪人和项目团队开展项目推进会议,跟进了解项目进展,力争形成技术经纪人服务成果转化经典案例,为云南省技术成果转化开拓新路径。五是技术经纪人促成果转化取得实绩。市科技局下属事业单位、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昆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经纪人团队跟踪服务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4个水稻新品成果转化,通过昆明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挂牌,对接了解成果转让双方需求,研究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组织双方开展技术转移对接会,最终以新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的方式实现转化,签约金额8万元。此次成果转化为市属科研院所“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提供新范式。
(五)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1.设立昆明市创业创新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助力创业创新类企业发展。昆明市于2018年6月通过财政注资昆明产投公司,设立了昆明市创业创新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双创基金”),云南锦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累计对外投资8095亿元,基金根据昆明市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要求,主要围绕医疗大健康、智慧城市、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与新基建等双创类企业进行投资。截至目前,双创基金已先后以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了云南丁旺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纳光科技有限公司、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助力创业创新类企业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引导和培育优势产业成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2.出台促进基金业发展政策,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为促进基金业在昆明市规模化、聚集化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昆明市于2022年12月出台了《昆明市促进基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助力昆明市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向昆明市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投资满一年后,可享受按实际投资金额最高10%的奖补,单个项目奖补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3.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开展基金招商。2023年,市金融办分别在广州、深圳两地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基金招商活动,将20多个昆明市重点产业的备投项目、就昆明市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基金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及重点产业的备投项目向超过50家投资机构进行推介,目前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得国内投资机构的A轮融资对接。
4.筹建天使基金,促进初创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支持和促进初创期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形成良好的创业投资生态,双创基金下一步将联合各县区政府平台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昆明市天使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天使基金”),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基金计划募集规模5100万元,首期募集规模3100万元。基金设立后将围绕巨大发展潜力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进行投资,基金原则上在A轮融资时退出后寻找其他种子期先进技术、初创期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培育。
感谢您对昆明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孙荔莎 0871—631364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