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深化实施“科创+”战略
2024年,昆明高新区通过培育科创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优化创新环境等全方位开展工作,在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59位,较上一评价年度排名提升5位。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9户,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157户、增长35.3%;新认定省技术创新中心3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1户。
主要工作措施
01 创新工作机制
由管委会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市场监管分局、商务和投资促进部、企业综合服务部、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国资公司等责任部门共同参与,形成“管委会统一领导、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合力推进高企培育”的工作格局。落实包保机制,将高企目标任务分配到各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求按照时间表路线图,认真梳理名单,及时报送备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的问题。
02强化政策引导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印发《昆明高新区推动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10条措施(试行)》,围绕科技企业培育路径,出台完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推动科技企业增效发展、建立企业研发项目备案制、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委托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研发、支持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加大企业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力度和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其中,对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照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补助,对复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补助;补助资金按照首年拨付60%,次年拨付20%,复审当年再拨付20%,提高复审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率。
03优化企业服务
印发《昆明高新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发展工作方案》,围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将高新区全部市场主体,通过信息技术筛查、企业自主申报、孵化平台推荐等方式,筛选出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后备培育库,邀请专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进行讲解,帮助企业熟悉高企相关政策及申报流程,对科创企业入驻集中的楼宇,联合孵化器机构提供专项培育认定服务,对分散的科技型企业采用“逐户动员+入户辅导”方式进行专项服务,稳步推动后备企业开展科技企业认定,同时,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全过程为园区企业开展精准化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正式评审前邀请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对申报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提高企业申报材料质量。
2025年工作措施
01培育科创主体
做优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开展“一对一”辅导,推进“规转高”,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完善科技研发投入递增奖励机制,在融资借贷、要素保障等方面对高研发投入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发挥云南省技术市场牵引作用,鼓励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联合研发、委托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
02建强科创平台
落实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和科技成果在昆转移转化服务保障机制,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鼓励企业自建研发平台,推动昆药集团、理工恒达等省级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向国家级提级迈进。加大创新体系运行效能建设,推动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云南软件园等孵化载体提效运行,整合基因科技园、细胞产业园等平台资源,指导优质社会楼宇申报双创载体,着力完善孵化体系、提升孵化能力。
03优化科创生态
建设“产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特派员进园区”试点工作,探索成立金融聚集区,试行设立产业基金、科技孵化基金、新质生产力基金,引导各类资本积极参与科创投资。优化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本土人才培育,持续储备更多人才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