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深耕技术合同登记,赋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近年来,五华区把技术合同登记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24年,全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894份,成交额38.6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8.77%。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分工
五华区始终将技术合同登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成立领导小组,由区科工信局牵头,联合五华产业园区管委会、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将技术合同登记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政策宣传 提升服务意识
技术合同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广大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因此,五华区高度重视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技术合同登记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以及登记流程等内容。每年,五华区将技术合同登记宣传嵌入高企、研发培训中,宣传企业达500家次。利用五华区科创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和操作指南,关注人数达2300多人;联合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小分队,深入建投一勘司、舜喜生物等企业、财大等高校、省水利水电勘测院等科研机构、阜外医院、昆医附一院等三甲医院开展走访调研,面对面为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切实提高他们对技术合同登记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登记效率
一是加强与市技术合同登记站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动态和技术要求,确保登记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广使用技术合同登记管理系统,实现网上申报、审核和备案等功能,减少登记人员来回奔波,大大缩短了登记时间;
三是依托五华区科创服务中心,设立了技术合同登记服务窗口,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挖掘潜在资源 扩大登记范围
在工作中,五华区注重挖掘潜在的技术合同登记资源,努力扩大登记范围。2024年,在市技术合同登记站的大力支持下,五华区深入走访了昆医附一院、阜外医院、红会医院等三甲医院,深挖三甲医院登记资源,扩大登记额约1.2亿元。与区内各产业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掌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易动态,积极引导其进行技术合同登记。同时,加强对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的联系和服务,鼓励其将科研成果通过技术合同的形式进行转化和推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经济效益。
加强部门协作 形成工作合力
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共同推进。为此,五华区建立了由科技、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在政策宣传方面,各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在登记过程中,财政、税务等部门积极配合,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合同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登记积极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专利授权信息的收集,为划定登记范围提供支持。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五华区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为全区的科技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