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锚定“研发强度破3%”目标 四大行动蓄势待发
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盘龙区始终将研发投入视作核心驱动力。2023年度,全区研发投入成功突破30亿元大关,强度达2.83%,位居全省前列。
构建“三链协同”机制 系统推进研发攻坚
01 责任链闭环管理
盘龙区构建了严密的“区政府统筹—部门联动—街道包保”三级责任体系,将研发投入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的关键指标,并按照《盘龙区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清单》,实行“季调度”的严格管理机制。同时,联合统计、税务等部门,邀请市科培中心专家,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服务,开展数据归集和填报辅导,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研发费用归集难题320余项,确保研发投入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02培育链梯度赋能
盘龙区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引领全区研发投入的“领头雁”作用,秉持分阶段、分层次的精准培育策略,以专利等知识产权为关键突破口,深入梳理并精准确定重点培育企业,强化分类指导和精准扶持,有条不紊地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盘龙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攀升至 317家,通过高企研发支出强度3%的硬性指标不断推动企业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03政策链精准激励
盘龙区贯彻落实云南省规上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创新推出“基本补助+增量奖励+新入库扶持”的三维政策分配机制,2024年拟分配省级研发经费投入奖补898万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此外,我们还配套设立了区级“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惠及45家企业,单家企业最高获得200万元的补助,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打造“双轮驱动”生态 厚植创新土壤
01载体强基
盘龙区加速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完整创业生态链条,打造了金尚壹号科创服务平台,引入知名孵化器光谷创投咖啡,专项开展彩云汇大赛省外获奖项目的落地孵化服务工作,现阶段已成功推动 30余家企业在盘龙落地生根。成功建设了云南地矿数字经济产业园、云上数字赋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其中云南地矿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吸引国内、省内相关行业头部企业15家入驻,云上数字赋能产业园已入驻各类科技企业达38家,入住率超70%。
02服务增效
盘龙区首创“三诊工作法”,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效能。由科工信、街道和专家组成的服务团,对重点企业进行联合问诊,实现重点企业上门辅导全覆盖;建立健全研发投入企业库,为新入库企业提供个性化巡诊,督促企业及时建账;对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存在问题企业开展专项会诊,为企业答疑解惑。2024年,通过“三诊工作法”,我们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2300余万元,有效助力企业摆脱研发困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真正做到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创新“数据赋能”模式 提升统计质效
01靶向培训
盘龙区在上一年度就对研发投入统计工作提前进行谋划,制定工作方案,每年开展“填报培训季”,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组织案例式教学,对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财务及统计人员就R&D经费的归集、填报进行培训和辅导,对省市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讲解和宣传,力争将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全面、真实且高正确率地反映在统计工作中。同时,用好《研发费用归集指导手册》,建立线上答疑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
02动态监测
盘龙区对辖区内年度研发投入前五名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重点监测,及时跟踪、掌握盘龙区重点单位研发活动的基本情况,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研发投入政策体系提供依据,2023年度,盘龙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投入上报数合计37.12亿元,其中年度研发投入前五名的企业和研发投入前五的科研院所上报数分别为:18.50亿元,12.07亿元,占总上报数的82.35%。
下一步工作计划
展望未来,盘龙区将锚定“研发强度破3%”的宏伟目标,实施四大行动:一是高企“倍增计划”,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30家;二是载体“强基工程”,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平台3个;三是政策“加码行动”,探索设立区级研发投入专项基金;四是服务“数字转型”,上线“盘龙研发云管家”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友情链接